您现在的位置: 阿拉屋里 >> 教育教学 >> 高中新课程 >> 课改文摘 >> 正文  
  什么是随机进入教学?         ★★★
什么是随机进入教学?
[ 作者:《小学教学参考》杂志(2004第3期)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142    更新时间:2006/9/20    文章录入:wulftx ]

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问题的多面性,要做到对事物内在性质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即真正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全面而深刻的意义建构是很困难的。往往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可以得出不同的理解。为克服这方面的弊病,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换句话说,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这就是所谓随机进入教学。显然,学习者通过多次进入同一教学内容将能达到对该知识内容比较全面而深入的掌握。这种多次进入,绝不是像传统教学中那样,只是为巩固一般的知识、技能而实施的简单重复。这里的每次进入都有不同的学习目的,都有不同的问题侧重点。因此多次进入的结果,绝不仅仅是对同一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和巩固,而是使学习者获得对事物全貌的理解与认识上的飞跃。

随机进入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呈现基本情境--向学生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基本内容相关的情境。

2、随机进入学习--取决于学生随机进入学习所选择的内容,而呈现与当前学习主题的不同侧面特性相关联的情境。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学习。

3、思维发展训练--由于随机进入学习的内容通常比较复杂,所研究的问题往往涉及许多方面,因此在这类学习中,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4、小组协作学习--围绕呈现不同侧面的情境所获得的认识展开小组讨论。在讨论中,每个学生的观点在和其他学生以及教师一起建立的社会协商环境中受到考察、评论,同时每个学生也对别人的观点、看法进行思考并作出反映。

5、学习效果评价:包括自我评价与小组评价,评价内容包括:自主学习能力;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是否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 上一篇文章: 什么是抛锚式教学?

  • 下一篇文章: 什么是“传递——接受”模式?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悦己才能悦人[3663]

  • 莫把天窗当摆设[3890]

  • 夏季用车的四大危机对策[3888]

  • 雷暴天气 谨防爱车被“雷劈…[5197]

  • 2011年浙江高考理综(物理…[4564]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给女儿的信(写于2005年儿…[6499]

  • 《光谱和光谱分析》同步练…[5064]

  • 《光电效应》同步练习[5038]

  • 《光的衍射》同步练习[5002]

  • 《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 双缝…[4702]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管理登录 | 
    浙ICP备05020929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0-2011        站长:吴磊峰        页面执行时间:109.38毫秒
    欢迎你!阿拉屋里的第位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