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阿拉屋里 >> 教育教学 >> 教育科研 >> 精彩文摘 >> 正文  
  课改:谁来开发课程资源         ★★★
课改:谁来开发课程资源
[ 作者:李建平    转贴自:教育网信息中心    点击数:1858    更新时间:2005/11/14    文章录入:wulftx ]
    一次,记者在某课改实验区采访,发现课堂变化不大,仍然是教师讲学生听的老面孔,询问其原因,教师一个劲儿地抱怨:“课程资源缺乏,无法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也难以实现合作与交流。”当记者与校长谈起此事时,校长更是直言不讳:“学校条件差,没有那么多的课程资源,课程目标难以落实。”

  这种现象十分普遍,无论是农村教师还是城市教师,无论是校长还是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好像大家都在抱怨课程资源短缺当然,也有的教师认为,没有课程资源也能上好课。有的教师不知道如何开发课程资源,即便开发了课程资源,也不知如何整合,不会运用到课堂教学中,结果变成了一种堆砌,硬塞给学生。

  这些问题已引起有关专家的注意,他们认为,首先应当明确的是,究竟为什么要开发课程资源?应该由谁来开发课程资源?应当如何开发课程资源?

  日前,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向蓓莉针对课程资源问题到农村学校搞调查,教师们告诉她,由于条件所限,很多村小没有配备风琴,音乐课被当然地取消了。向蓓莉请教师们一起思考:是不是没有风琴就不能上音乐课?村中有哪些资源可以用来上音乐课呢?向蓓莉对教师们说:“也许在你的村庄里,有一位老人,很喜欢拉二胡,我们能不能请他来教学生欣赏《二泉映月》、《江河水》?还有,当地乡亲们耳熟能详的民歌、地方戏曲是不是也可以作为教学资源?除了二胡,还有笛、箫这些民间非常普及的乐器……”这时,教师们开始一个接一个地说:唢呐、芦笙、口琴……忽然,向蓓莉听到“树叶”、“手指”,心中大喜。她说,如果连树叶、手指都能作为音乐课的资源,那谁还能说没有风琴就不能上音乐课呢?

  很显然,瓶颈并不在于资源的短缺,而在于课程资源开发意识不强和能力不足。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专家指出,首先应当树立大课程资源观,改变学校是唯一课程资源的观念,将视野投向整个社区,挖掘其丰富的课程资源。因为从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来看,要加强课程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动手实践、主动参与、探究发现、合作交流,就必须开发利用校内外一切课程资源,失去这个资源,课程将失去活力。

  那么,如何开发课程资源呢?专家的观点十分鲜明,关键是要有眼光,有判断力。应当首先考虑这个资源在这节课上应当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它们对于实现课程目标的价值是什么?资源不是作概念的注脚,不是为了旁征博引,补充课程内容,而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增强思维的深刻性,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

  另外,不能仅凭经验去找资源、用资源,要对学生进行研究,根据学生经验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去开发。专家提醒,资源是不能直接进入教学的,需要深度开发和研究,使资源、目标、学生之间形成互动关系。而且,开始时用什么,过程中用什么,复习时用什么,都需要研究。尤其是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资源,要注意积累、总结、交流,因为这种类资源不可重复,要有意识地捕捉。

  那么,由谁来开发课程资源呢?很显然,教师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教师是一个亟待开发的巨大资源库,要帮助教师提高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当然,在课程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也需要家长和社区人士的参与,学校应当冲破封闭的办学模式,增强社区教育意识,主动争取社区对学校教育的支持。

  值得强调的是,学校还应当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使课程资源在不断地收集、筛选、整理、利用的过程中,不断地丰富,“物尽我用,人尽我用”,在丰厚的人文、物质的沃土上,培植日益丰茂的课程资源参天大树,孕育明日创新人才的丰厚果实。

《中国教育报》20051082

  • 上一篇文章: 课改:每节课都要多媒体?

  • 下一篇文章: 探究式学习:18条原则
  • 发表评论】【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最新5篇热点文章
  • 悦己才能悦人[3596]

  • 莫把天窗当摆设[3805]

  • 夏季用车的四大危机对策[3814]

  • 雷暴天气 谨防爱车被“雷劈…[5130]

  • 2011年浙江高考理综(物理…[4495]

  •  
     最新5篇推荐文章
  • 给女儿的信(写于2005年儿…[6423]

  • 《光谱和光谱分析》同步练…[5006]

  • 《光电效应》同步练习[4965]

  • 《光的衍射》同步练习[4927]

  • 《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 双缝…[4630]

  •  
     相 关 文 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管理登录 | 
    浙ICP备05020929号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0-2011        站长:吴磊峰        页面执行时间:80.08毫秒
    欢迎你!阿拉屋里的第位客人!